学位点介绍

一、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含热能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方向,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专业学位设有能源动力类别下的动力工程专业领域。建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是石油类高校中唯一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点。获批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入选在青高校服务青岛市产业发展重点学科及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华东)基础学科升级计划。

学科现有教授13名,副教授33名,讲师(含团队博士后)21名,高级实验师3名,实验师3名,其中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2名、山东省杰青1名、山东省优青1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外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拥有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1个、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2个。

在人才培养方面,面向“能源、装备、环保”三个特色方向,新增储能技术方向,依托学科开设了能源与动力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保设备工程本科专业,新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与储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保设备工程三个专业均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其中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保设备工程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开展核心课程建设(本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及平台建设(本科教学、科研实验室贯通),打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建设有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华东)-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石油化工和装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2个国家级教学实践平台以及6个省部级校企实践基地。近5年,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12项,其中5门课程入选山东省优质课程建设和教育质量提升计划,3门课程入选山东省研究生教学案例库项目、1门课程入选山东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在科学研究方面,本学科在石油化工装备以及油气开发、利用过程中热科学研究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和优势,在多相流、压力容器安全、油气过程中的热科学等方面在国内处于优势地位,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为国家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确定多相流动/反应与分离、能源化工装备与安全、能源高效利用技术、传热传质基础与应用4个优势和优先发展方向,建成了多相流分离理论与技术、流体动密封理论与技术、承压设备安全评价技术、过程装备智能化、油气过程中的热能技术、微尺度传热理论与技术、环保设备技术、新能源利用技术等多个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和团队,建设了山东省氢能高效装备与安全重点实验室、石油石化新型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新型电力系统与储能技术特色实验室、石油化工节能降碳技术与装备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能源高效利用与装备产学研合作联盟、青岛市氢能制备及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过程建模与控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石油和化工行业多相流反应器重点实验室等一系列高水平研发平台。

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面上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包括“千瓦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高可靠性电堆关键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核电蒸汽发生器电磁感应局部热处理多场耦合调控残余应力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1项、“重质油基高性能储能碳材料的构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获科研奖励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发表SCIEI收录期刊论文8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出版专著8本。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面向新能源产业中的基础科学问题,立足于国家能源发展规划,根据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基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基础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针对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等)的特点,解决其在存储、转化、利用中的相关科学和技术问题,是理工结合、多学科融合的新型交叉学科专业。主要培养在新能源储存与转化、新能源高效利用等领域从事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开发以及新工艺设计等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新能源产业对科技研发、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电气工程

本学科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是能源动力博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和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学科方向。本学科可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电机与电器等方向授予工学硕士学位。2017年通过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合格评估。

电气工程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9人,具有较好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

学科主要面向石油、石化等领域,开展电气工程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解决行业领域的重要技术难题,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电机与电器三个主要方向形成了“面向石油石化等领域应用”的研究特色。

主要研究领域:

对石油石化领域的抽油机和潜油电泵的节能控制;

基于风-网电互补直流微电网的油井节能变频群控;

交直流混合主动配电网保护与控制;

风光储等新能源虚拟发电并网控制和低电压穿越;

柔性直流输电和油田能源互联网;

面向新能源发电的功率变换器拓扑及控制技术;

基于暂态信号的小电流接地选线与定位技术;

风力发电用静态密封高温超导励磁或永磁励磁低速大转矩直驱电机的设计、分析及其系统控制;

基于磁场调制耦合的磁齿轮新型拓扑结构分析设计及其变速驱动系统暂稳态传动特性分析;

石油石化领域的节能、安全保护和检测技术。

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31项。年均到位科研经费近千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50余篇。获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石油和化工行业基于工业互联网油田电气安全与节能工程实验室”、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校园节能监测及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山东省高等学校全球能源互联网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集团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丹麦等国的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